|
11月6日,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“保護知識產權 打擊侵權假冒國際合作”分論壇在上海舉行。 |
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/據人民日報報導,在日前召開的第十二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上,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,全球有70%的知識產權申請來自亞洲地區,中國從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近年來,我國在全球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影響力不斷增長。知識產權不僅成為激勵創新的“催化劑”,也成為經濟發展的“加速器”。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,今年1至9月,我國授權發明專利69.9萬件,受理PCT(《專利合作條約》)國際專利申請5.3萬件。截至今年9月,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390.8萬件。
當前,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穩中提質,呈現出新特點新趨勢。
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更加完善,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加快形成
家紡產品季節性強、侵權證據容易轉移滅失,導致可供權利人維權的周期較短。在江蘇省南通市,當權利人發現這類侵權產品後,可通過電話、網絡,第一時間向中國南通(家紡)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投訴。中心接到投訴後,工作時間30分鐘、非工作時間90分鐘內就能抵達現場調查取證,3天內開展處置工作,口審質證、調解同步進行,一般案件都能在2周內調解結案。
近年來,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更加完善,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加快形成。全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在快速預審、快速維權、快速確權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,“一站式”知識產權保護綜合效能更加凸顯。像南通家紡、宜興陶瓷、廈門廚衛、霸州家具等地方特色產業,都有了對應的知識產權保護平台。
以專利預審制度為例,它對激勵企業創新具有重要作用。家紡產品花型更新快、銷售周期短,一般的花型設計壽命僅一季。如果審查周期過長,就會阻礙企業創新發展。中國南通(家紡)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多措並舉,不僅通過壓縮專利權評價報告製作周期加快面料花型專利預審,還新增了花邊緞帶、家紡套件、窗簾等專利預審。 |